焦点信息:肿瘤诊治“国家队”来深六年,深圳人看大病还需要往外跑吗?

如果不幸在深圳检查出恶性肿瘤,在过去,很多人会选择去广州,甚至北京、上海。得了癌症去哪看,一直是深圳人就医的痛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深圳引进了肿瘤诊治“国家队”。2017年3月1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正式揭牌运营。六年过去,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深圳人看大病还需要往外跑吗?本期南都《高见》走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专访院长王绿化。


(相关资料图)

患者在深圳治疗信心提升,大病不出市逐步实现

这是深圳第一家肿瘤医院。

2017年以前,深圳没有肿瘤专科医院,八成肿瘤患者前往北上广治疗。为了解决这个痛点,2014年深圳市政府通过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邀请到肿瘤诊治的“国家队”——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过前期准备,2017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揭牌成立,补上了深圳肿瘤治疗短板。

2017年,作为全国放疗领域的“带头人”、时任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的王绿化接过了深圳医院创院院长的重任,南下深圳创业。如今六年过去,王绿化认为,医院的发展现状和期待目标是一致的。

六年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在医院党委书记赫捷院士的领导下,与北京总院同质化发展。2022年5月,医院成功创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国内最年轻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10月,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回望过去六年的建设和发展过程,院长王绿化感慨万千。“这六年是医院全体职工奋斗的六年,医院运营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就诊患者的认可。医院筹建至今,可以说我们创造了新建医院发展的奇迹。”王绿化说,医院的建立和发展期间,深圳患者对在深圳就医的信心提升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深圳的肿瘤患者外出看病的少了。

得益于赫捷院士“一院两区”的顶层设计,北京总院不遗余力支持深圳医院的建设发展,一直向深圳医院派驻专家团队帮扶,就算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北京总院对深圳医院的支持都不曾停过,累计派驻专家231人次,不完全统计支持深圳医院建设专家超3000人次。医院目前有常驻的北京专家近50人,医院中层干部60%是北京总院派驻人员,涵盖胸外科、放疗科、泌尿外科、妇科、乳腺外科、肝胆外科、骨科、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等临床、医技科室。北京专家坐镇深圳,他们的服务质量和诊疗水平得到广大患者朋友的认可,让深圳及周边地区患者免于奔波“北上广”的烦恼。

王绿化介绍,医院住院患者中深圳市医保患者占比54%,非深圳市医保患者占比46%,在深就医的肿瘤患者逐年在增加,也吸引了大批外地的肿瘤患者来深治疗,大病不出市的就医理念也在逐步实现。

医院目前开放床位932张,开放住院病区25个,临床医技科室31个,自2017年3月开业以来,门急诊量达50余万人次,出院患者12万人次,手术台数2.43万台,床位使用率超过83%。胸外科、泌尿外科、妇科、头颈外科等科室完成了十余项“深圳市首例”疑难高水平手术;放射治疗科开展“深圳市首例”深吸气屏气、光学表面成像放疗技术,23项医疗技术填补深圳市乃至广东省医疗领域空白,综合诊疗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深圳市委市政府对医院的建设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医院建立的初衷也是为了解决深圳患者,尤其是肿瘤患者看病难。”王绿化说,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深圳当地就可以得到治疗。另一方面,深圳其他医院的肿瘤诊治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赫捷院士在建院初就提出,我们不仅要建一个高水平肿瘤专科医院,还要提升深圳市整体的肿瘤防控能力。要建立整体的肿瘤防控体系,提升市民对深圳医疗服务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为深圳市肿瘤性疾病质量控制中心牵头单位,肿瘤医院牵头制定了深圳市肿瘤放射治疗、肿瘤内科化疗和肿瘤外科治疗质控标准;在全市开展肿瘤规范化诊治培训和质控检查,全方位引领深圳市肿瘤诊疗质量的提升。

筛查十余万人,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持续推进

“狭义的医疗可能就是治病,广义的医疗是健康。”王绿化表示,健康中国战略不仅仅是建设医院的问题,还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升整体对疾病的预防控制水平等,所以肿瘤医院落地深圳后,提出不仅要建好医院,还要把深圳市整体的肿瘤防控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防控能力就包括大家对肿瘤防治认知水平要提高,了解肿瘤预防的基本知识,通过早诊早治和健康生活方式达到这个水平。

早在肿瘤医院运营前,赫捷院士就牵头把国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带到了深圳、广州。2017年医院落地深圳后,重启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针对我国城市人群中高发的前五位癌症(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开展区域内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癌症筛查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

在深圳市卫生健康委领导下,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与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协作推进,深圳市已逐步形成“社康中心-公卫机构-临床筛查医院”的癌症防治网络,覆盖11家公卫机构,260家社康中心,14家临床筛查医院。组成的“社康中心-公卫机构-临床筛查医院”的癌症综合防治网络,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引领和带动了区域肿瘤防治水平的提升。

肿瘤医院负责建立早诊早治筛查点人员的培训、技术的规范等工作。截至到目前,项目已完成7.6万人次高危评估,3.2万人次临床检查,各类阳性病例3000余例。王绿化介绍,“早期的病变治疗以后,治愈率高。可以以完全健康的状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生活受影响较小,这是我们健康教育早诊早治筛查的重要作用。”

展望:医院二期在建,质子中心明年投入使用

随着肿瘤医院一期改扩建的完成,目前医院拥有6台加速器,是深圳加速器数量最多的医院。华南首家公立质子肿瘤肿瘤中心也正在建设,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医院二期也在建设中,预计到2025年投入使用。

“二期建好之后,意味着医院的服务能力增强,体量增加住院难情况就会有所缓解。”王绿化介绍,到时医院各个方面服务能力会增强,也会扩大健康管理中心的建设,质子中心的建设,各个学科也会以此为契机不断发展完善。

“建院时,赫捷院士说要做就要认认真真的做,不惜一切代价,要把这个医院建设好做好,要给政府交出我们的答卷,也要给市民交出我们的答卷。”王绿化表示,作为医院的院长,承载着团队的信任,市委市政府的信任,医院开院至今,每一天都如履薄冰,要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这是医院生存的生命线。

除了守护患者生命,在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方面,肿瘤医院也做了很多工作。“医院在2021年深圳市所有市属医院排行榜患者满意度排到第一,近几年深圳市患者满意度排名都比较靠前,这也是体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王绿化介绍,医院作为安宁疗护的培训基地,也在帮助兄弟医院做好安宁疗护培训工作,和龙岗三院、简竹护理院联合做好肿瘤患者的安宁疗护。

“医院争取最大的能力把患者治好,但有些病人的病情的发展也遵循自然规律,那么医院在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如何做好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也是医院人文关怀的一个方面。”王绿化介绍,下一步,医院打算在深圳市做安宁疗护培训,甚至建一些合作医院,把需要的技术的延伸,通过医联体、医防融合的形式去做。

当肿瘤医生有压力吗?

王绿化是偶然走上学医这条道路。出生于安徽宿州地区的他,小时候就意识到家乡的医疗卫生条件非常差。上个世纪70年代,蚌埠医学院有个医疗队来到王绿化的家乡,当时蚌埠医学院是上海交大帮助建设的,所以医疗队都是上海的专家,技术好,服务好。这给王绿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报考医学院就是一颗小种子发了芽,从此走上了从医之路。大学时,分配到临床放射治疗科专业。“通过学习,逐渐对这个学科产生了热爱,就一直做到现在,从事这个专业超过40年。”王绿化说。

做一名肿瘤医生会面临多方的压力,其中一个压力对就是对治疗疗效的不确定性,当然它也是一个动力,既然认为它是很难治的,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去努力认真做好临床诊治,同时去学习探索,研究新的治疗方法,新的药物临床应用。看到治疗效果在不断提高,看到治愈患者来院复诊,心里会很高兴和欣慰。王绿化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家肿瘤防控意识的增强,发现早期病人的比例也在增加,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药的发展,治愈率在不断提高。

“公众还是要提高肿瘤防控的意识。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王绿化说,现在肿瘤的发病率上升和肿瘤的死亡率在全国死因中占比的升高,这不是因为肿瘤治疗的效果不好,而是一个发展的自然规律。老龄化、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做好了,大家的寿命延长了,就带来了肿瘤的发病率的升高。

“既然肿瘤发病率那么高,对肿瘤防控大家就需要关口前移,从一开始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王绿化建议,要从孩子抓起,知道什么是有利于健康的,什么是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戒烟、限酒、体重控制和运动等方面,到一定年龄还要定期做健康体检,做好自己能做的个人防控工作。

在人人喊“卷”的时代,作为一名肿瘤医生,王绿化也有他的思考,他理解人们暂时的“躺平”,见惯生死的他,也一直认为,生活中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有耐心、信心,并且针对遇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样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