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鼠头鸭脖”看校园食品安全监管

    近日,一则“江西一高校饭菜中疑吃出老鼠头”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引发广泛关注。事件曝光后,涉事高校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回应此事称,当事学生本人已确认“异物”为鸭脖,并澄清了视频内容。然而,“鼠头鸭脖”舆论风波未平,又有学生反映在同一食堂又吃出了绿色大青虫。据学生反馈,学校食堂几乎每个月都有大量投诉,吃出钢丝球、毛发、小虫子等异物都是常见的投诉理由。

截至2023年6月10日,针对“鼠头鸭脖”食品安全事件,江西省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下一步,联合调查组将及时向社会公布有关调查处理情况。


(资料图片)

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一些校外供餐单位、承包或者委托经营的食堂,容易放松食品安全管理,而学校也会疏于管理而引发食品安全事故。下面,食品伙伴网就带您简单了解国家和各省对于校园食品安全的守护行动。

国家层面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

2019年12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发布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供餐单位要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学校要落实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供餐单位和学校要严格执行食品原料进货查验制度。

2020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印发《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通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全面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学生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属地部门管理监督责任,聚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筑牢基础、补齐短板、提升水平,严防严管严控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遏制发生群体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在近年中、高考期间,市场监管总局每年都会发布关于加强高考中考期间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积极防范化解校园食品安全风险,保障广大考生餐食安全。

部分省份高度重视校园食品安全

据食品伙伴网不完全统计,2020年至今,广东、湖北、河北、上海、辽宁、湖南、天津、贵州、广西等省份陆续发布校园食品安全监管及专项监督检查的通知。梳理发现,监管重点方向集中在严查学校食堂对外承包或委托经营方无食品经营许可资质问题;严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理记录缺失、不真实问题;严查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用具和复用餐饮具因清洗消毒不彻底导致致病菌超标、洗涤剂残留等问题;严查校外供餐单位配送餐食车辆不清洁、配送餐食温度不达标、标签信息不完整或者虚假标注、熟制完成至食用时间过长,以及校方不严格履行接餐查验义务问题等。

校外供餐单位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校外供餐单位要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定科学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要求,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制定严格的食品原料供货要求,严格筛选食品原料供应商,明确专人负责食品原料进货查验,严格执行查验要求;规范食品加工制作行为,彻底清洗消毒餐具用具、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配送食品等;积极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强化供餐单位自身食品安全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

小结

学校食堂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食品安全则是高校食堂管理的核心,校园食品安全无小事,要进一步推动学校、供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力求从根本上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同时,要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健全学校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机制,积极吸纳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学校食品安全例行检查。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维护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和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